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国外资本优化行业发展(国外资本优化行业发展趋势)

2024-10-12 12197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2. 如何优化经济结构
  3. 简述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广义的资本结构通常称为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的结构,而狭义的资本结构仅指长期资本结构。

  

一、我国目前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企业资本结构是由企业采用的各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各种筹资方式的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资本结构及其变化,尽管如此,但总的来说,资本结构问题其实是负债资本所占比重问题。

  

(1)合理地利用负债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由于负债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对于资金供应者来说,其风险小于权益资金,所以负债利息率一般低于权益资金的报酬率。同时负债利息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扣除,企业可减少所得税,使得负债资金成本必然低于权益资金成本。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增加负债资本,必然降低综合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

  

(2)合理地利用负债有利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由于债务利息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1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利息会相应降低,从而可分配给股权所有者的税后利润会相应增加。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地增加债权资本,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利益。

  

(3)过渡负债会造成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过渡的负债尽管造成了资本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与财务杠杆利益的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财务风险的扩大,过高的利息会造成企业的亏损,过高的负债也增加了企业偿还本金的压力,从而加大了企业破产的风险。

  

2、我国目前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

  

(1)企业负债比重过高。据统计,1980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8.7%,1998年为65.5%,资产负债率变化确实很大,而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即所谓的“拨改贷”后,更加促使负债比例过高。而且,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以后,国家财政几乎不对国有企业增注资本金。国家财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从1981年的28.1%下降到1995年的2.6%。更有甚者,一些新建企业完全靠银行贷款建成,成为无资本金企业。

  

(2)非经营性负债占据很大比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企业依靠负债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另一方面,企业负债用于上缴利税及应付各种社会摊派支出庞大。因此,高负债比率下的低资产收益率,使得企业债务问题积重难返。此外,债权主体单一,银行成为企业最大的甚至是惟一债权人,形成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依附关系。

  

(3)国有企业中国有股权比重过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国有独资公司以外,其他组织形式的公司制企业中,国有股权比重也相当高。以上市公司为例,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大多在60%以上。

  

(4)渠道单一,企业负债过度。由于渠道狭窄我国居民的闲散资金不能直接融资,主要是依靠间接融资为主,一些企业流动资金极少,一旦银行停止注人信贷资金,便会陷入困境。在企业负债率迅速攀升的同时,还伴随着不良负债的不断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部分企业难以支付这种不良债务及其利息构成的巨大而沉重的包袱,使企业陷入较为严重的债务危机。

  

(5)资本结构,银企认识不一。统计资料显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中,不良贷款比例节节攀升,大大超过了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不但阻碍了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改革进程,而且也是银行货币体系和国民经济潜伏着巨大危机。银行为了减少自己的不良债权,总想得到企业的还贷,故不希望企业破产或兼并;而一些企业则想方设法搞破产或假破产,以此来优化自己的资本结构,以便东山在起。

  

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措施

  

1、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理论上讲,最佳资本结构是存在的,但由于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很多,而且各种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实务中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一个目标资本结构,使得筹资决策所寻求的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趋于一致。因此,应针对企业的类型、财务状况、资产结构、产品生产销售情况、税率与利率的变化水平和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心理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不能搞一个标准,进行一刀切,建立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资本结构。

  

2、强化企业资本结构意识,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研究

  

目前,一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水平低,只注重发展规模,一方面造成高额负债,另一方面使企业现有资金闲置。所以必须要强化企业资本结构意识,逐步推广以“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为主的指标的企业考核体系,促使企业有效地控制债务风险。同时,应加强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尽管最优的资本结构存在于理论上,但是针对不同情况一个个的具体企业而言,合理的资本结构还是存在的,如果能加强理论研究,并借鉴国外已有的量化指标,在总结有关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响资本结构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从而找出相对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量化标准,将会指导企业实践活动。

  

3、政府要加大支持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力度

  

优化资本结构需要政府的投入,一是资金的投入,二是政策的投入,三是立法的投入。如何用好财务杠杆这一把“双刃剑”,充足的资金是前提,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与健全是保障,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对资金运行环境进行规范,促使资金正常运行,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杠杆效应,又能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在资金的运行中,金融机构是纽带,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正确处理债权债务关系,在企业改革与完善资本结构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全局的观点和积极负责的态度,对扭亏无望的企业支持他们进行破产处理,实行资产重组,对尚有潜力的企业应予以资金扶持,帮助企业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4、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大力扶持证券市场的发展

  

中央银行必须对证券市场适度监控,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股票债券及基金市场的运作走入正轨,从而使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所需的资本,使融资方式多元化,融资风险分散化。同时应大力扶持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个健康有序的证券市场,是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必然要求。我国证券市场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但应该指出,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是一个不规范、不成熟的市场,难以对资本结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扶持,加快其发展。

  

5、加快企业转轨建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资本机构必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步进行。首先要改善当前投资效益低下的状况。企业要按照市场法则和资金运行规律,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科学论证和投资活动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投资后形成的生产能力,提高投资效益。其次,加快企业转轨建制步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减弱企业对国家的依赖,同时,健全企业的约束机制,对资本结构恶化且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从而使企业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第三,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运作方式的新型银企关系。

  

拓展阅读:企业资本运作的基本规律

  

所谓资本运作,即利用有限的一切可以产生价值的资源,运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达到资本创利的最大化!

  

1、天下人的钱都是你的,只是目前别人帮你代管而已

  

2、你的钱也是天下人的,你目前只是帮别人代管而已

  

3、你的钱财多少跟你的心胸和格局成正比

  

3、善用别人:过去的时间、现在的时间、将来的时间

  

信用好坏跟自己的表现无关,跟别人对你的评价有关

  

2、由你身边的关键节点的质量高低决定的

  

3、习惯性地优化你的关键节点的质量,你的信用系统就会得到提升

  

没有时间积累和信用的机会很有可能是假机会

  

一生的成就=祖荫*(时间*T%)*信用*机会(感恩心*分享*添柴火)

  

资本的时间价值:是资本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经过某种经营过程,所增加的价值再按复利计算,称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以增长率表示。

  

1、不让自己的资本实现价值最大化是浪费

  

2、不帮别人的资本实现价值最大化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3、资本的时间价值增值功能不能重来

  

4、资本的各大权益是可以分拆的

  

5、资本的时间表现形式是可能相对移动的

  

把自己的公司成为将来的资本密集的密集体

  

①实业是躯壳,资本运作是灵魂,落地是根本

  

②企业是有生命的,要按生命的成长规律去做事

  

1、付款方是有信用的:政府、机构、大集团、银行、其他银行信任的单位

  

2、受理动产、库存、设备等市场上有价值的抵押物

  

1、有利于提高产能、行业竞争力

  

1、可保留国债、股票等的预期回报

  

1、充分运用非正规"软"财务信息

  

3、特殊的风险控制和催收款方式

  

1、A建设-A经营-移交B(公共工程特许权)

  

全球、国家、企业、他人、家庭、我

  

信用系统越经营,价值越大、质量

  

①必须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具备踩刹车的能力,完成体内系统的完善,为下一个跨越蓄积能量。

  

②体外系统打造(金融信用变现,融资和盈利空前强大)

  

③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与高层达成心与心连接

  

1、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三个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通过市场调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关键是尊重企业、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发挥它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地方政府要正确定位自身职能,起到服务、示范、引导作用,做到尽责而不越位,充分发挥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

  

3、⑵要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把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市场调节还有其自身的缺陷,所以调整经济结构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调节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地区结构都需要国家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国家法律的监督和保证,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市场弱点带来的浪费与危害,实现结构调整的优化。

  

4、⑶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是大力发展以信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这些都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5、⑷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由于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必须对三大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

  

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融资金额和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产品以及法规制度方面,市场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技术系统建设方面成果显著。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思考,全面审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综合分析、对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制度,为我国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资本市场,在过去我们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现在在中国,它已经是个不陌生的、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了。

  

在中国金融理论中,资本市场理论是最年轻的。

  

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而又“变幻莫测”,许多方面还处在试验、争鸣、探索的过程中,所以定义它是个挺困难的事。

  

即便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本理论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领域。

  

可能是由于资本工具的复杂性,或者可能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强操作性和多变性,导致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很不一致,于是对资本市场的界定五花八门,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角度使用它,并且在不同的场合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有的人讲资本市场时指的是股票市场,也有的人说的是证券市场。

  

比如 1995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专题报告《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中,相当多的专家将资本市场界定于证券市场,他们认为,证券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最核心部分。

  

而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及关键性政策问题》中资本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工具市场、银行系统和贷款市场等。

  

还有大家所熟知的美国S"克里"库珀的《金融市场》专著中,资本市场的范围涵盖抵押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尽管对资本市场的定义见仁见智,但其有着一个确定的内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资本市场至少应涵盖: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长期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长期信贷市场(长期抵押贷款、长期项目融资等)、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概括出资本市场的基本概念。

  

资本市场是全部中长期资本(一年以上)交易活动的总和,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导向资源配置的机制。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

  

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

  

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

  

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

  

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

  

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

  

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一。

  

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债券和股票初露头角。

  

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开始飞速发展,截至2006年3月底,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达1373家,上市证券1787只。

  

股市投资者7127.95万户,证券投资基金64只,股票市价总值达363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08%。

  

同样,以间接融资主导的中国企业融资,近年来中国企业直接融资取得较大发展。

  

在企业融资新增领中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不断增高。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部门最关心的重要问题,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进一步加强了证券市场的管理。

  

资本市场是资本和产权交易的市场,交易涉及的是金额巨大的金融资产,关系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切身经济利益。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资源配置优化,必须有规范、合理、公平的法律和法规予以保证。

  

为此,我国建立了一些规范资本市场运作的监管机构和法规体系。

  

例如:《证券法》、(公司法》、《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对资本和产权交易的当事人、中介服务、企业公司和交易所等等已经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

  

但是,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多缺陷。

  

一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仍然很高。

  

据统计,截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总额中,银行存款占75%以上,有价证券约占10%,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不足10%。

  

二是证券市场目前规模仍然较小,结构也不合理,表现在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比重过低,二级市场证券流通比重过低,总体上过度依赖股票。

  

三是信息不对称,股市价格及收益与公司实质表现高度不相关。

  

四是中国企业融资制度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规摸总体仍然较小,从企业融资的存量结构看,间接融资占到较大比例。

  

五是在监管方面,规范的监管力度尚不够。

  

由于建立时间较短,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资本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也将继续提高。

  

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加快,资本交易的市场化进程也将加速发展。

  

综上可见,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不成熟阶段。

  

结构调整和制度完善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要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的初始功能,有必要简单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

  

在改革初期,我们根据对传统国有企业弊端的认识,在资金、利润分配方面作了以下两项改革:一是对企业放权让利,实行利润按比例分成的分配制度,以改变国有企业在统收统支的传统体制下没有任何资金使用自***的状况。

  

二是将原来对企业的财政拨款(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改为银行贷款,以改变企业无偿占用国家资金的状况。

  

国有企业按一定比例留下来的资金,由于失去了所有者的约束,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将钱作为工资和奖金分配给个人,而企业扩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的贷款。

  

但银行本身的改革滞后,致使银行的债权对企业的财务约束也并不象期望的那么强。

  

各级***再也不给原有的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的同时,在确定建设项目时,也没有能力给新建企业注入资本金。

  

在前几年,地方***靠指令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给这些项目贷款。

  

这些企业从建立之日起就处于所谓无本经营的状况。

  

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权参与项目的确定,只是奉命给没有资本金、因而没有任何资产担保的企业提供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是奉命贷款,就没有理由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完全承担回收贷款的责任。

  

其实,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般也很少考虑去履行这种责任,因此,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在日积月累,呆帐和坏帐不断增加,资产质量日渐下降。

  

事实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债权约束很弱的原因,是相当多的企业认为项目是***定的,项目是否有效益责任在***,一旦项目不成功,企业既无力也不想归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

  

对于一个完全靠银行贷款建立的企业,企业经理人员会认为企业并不属于没有实际投入资金的***,也不属于最终要求企业归还贷款的银行。

  

他们也许认为企业应该属于企业全体员工的。

  

其结果企业经理实际掌握了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力,但却把企业负债的风险扔给了银行,这当然既不利于企业改革,也不利于银行体制的改革。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靠国家的所有权约束和靠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约束,都无法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

  

要改变国有企业无本经营的状况,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靠国家财政也无可能。

  

换句话说,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进行社会积累的机制被打破以后,应当建立怎样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累机制这个问题就凸现出来了。

  

靠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进行积累除了存在着企业产权不清、缺少所有者约束、银行承担的风险过于集中的弊端之外,由于银行本身机制转换的滞后而难以形成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督。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经济学界普遍达成了共识,即应该发展直接融资,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方式将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同时促使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可以说,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改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的必然产物。

  

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的过程,赋予了其初始功能。

  

⑴为国企的企业治理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在国外,证券市场出现首要的目的是融资,其次是分配资金,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行为约束是附带的功能。

  

而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所赋予的责任是为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这几年证券市场增加了一项功能,为国企的脱困提供资金。

  

不少人把国企的问题归诸于负债率太高,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来减轻资金成本,为国企脱困服务。

  

1999年9月22日,《***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质性的地强调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达到提高资源配置的目的。

  

国有企业的问题表现为资产负债率高、经济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是在产权单一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的非有效性。

  

国有企业所面对的从形式上看是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实质上是融资体制乃至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不合理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除了银行间接融资和***财政的直接注资外,经由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管道没有打通;二是即便打通了这一管道,如果将其作用仅限于“圈钱”,而没有相应地引起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变,资产利用效率低、不良债务问题严重等老弊端仍将依然存在。

  

发展资本市场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上有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自从提出为国有企业脱困以来,资本市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融资角度提出的。

  

通过资本市场开辟新的资金来源,对高负债而又急需资金的企业说当然是件好事。

  

但对处在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来说,发展资本市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融资体制的转变,进而推动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变。

  

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市场机制强加给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

  

4.发展资本市场对推动国企转轨的积极作用

  

从推动国有企业转轨的角度看,发展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大体有如下几点:

  

首先,推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

  

为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成为上市公司,企业首先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其次,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积极改变。

  

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引入新的直接投资时,也就引进了新的股东。

  

经验证明,除去极少数特殊情况外,多元化的股东结构,包括由若干个国有股东构成的产权结构,比国有独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由资本市场引入的新股东过于分散,如基本上是中小散户,普遍的“搭便车”行为也难以对企业决策产生作用。

  

对当前的国有企业来说,有意义的是引入一些能对企业治理结构发生积极影响的机构投资者。

  

第三,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提供有效地资本流动机制。

  

当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确定以后,国有资本在一些行业和企业的退出或进入,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上国有股权的售出和购入而实现。

  

在更多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国有股份与其他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平等竞争,通过竞争形成国有资本在行业和企业中的合理分布。

  

第四,推动企业并购及其他资产重组活动。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以多年来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优势企业,特别是生产名牌产品的优势企业为龙头,按照企业自身扩展的需要,由企业自己决策,对合适的企业进行并购和其他形式的资产重组活动。

  

第五,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

  

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它们必须定期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审查,按照规则向社会公众详细公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

  

这样不仅有利于国有股东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有利于其他股东特别是个人股东以双重身份(个人股份的股东与全民所有制财产最终所有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以国有资产直接所有者身份出现的国有股东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改进了对国有资产保值增殖情况的监督效果。

  

第六,有利于选择出有竞争力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

  

谁来充当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是多年来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方案,许多部门、机构、企业也提出种种理由试图说明自己可以胜任这一角色。

  

其实,当资本市场得到一定发展后,这基本上也是一个可以而且应当由市场决定的问题。

  

在进入市场之前,可以规定某些机构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入资本市场后看谁有竞争力。

  

竞争力强者将扩大其经营规模,反之,竞争力弱者将不得不缩小其经营规模,乃至最终失去经营管理者的资格。

  

最后,通过“股权”问题的解决进而解决“债权”问题。

  

股权与债权似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通过直接融资而扩大自有资本金比重,会相应降低负债比重,所引起的只是资产结构上的变化。

  

然而,在这种结构变化的后面,主角是行使股权的股东。

  

由负债筹措到资金是由股东及其选定的经营者使用的。

  

国有企业融资体制的问题,主要不是负债率本身的高或低,而是现有的股东及其代理人对负债而筹措到的资金缺少责任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负债冲动。

  

所以,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解决,除了增资减债外,关键还是要改变企业股东及其代理人的行为,否则,减下来的债还是要增上去的,而且许多债是无力偿还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给企业增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而对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创造条件。

国外资本优化行业发展(国外资本优化行业发展趋势)


复制成功